QPQ技术原理,渗层组织结构怎样?
鞍山盐浴渗氮氮化QPQ加工中心 当前位置: 首页 >>表面工程技术 >>QPQ技术问答
QPQ技术原理,渗层组织结构怎样?

QPQ技术最重要的工序是氮化工序和氧化工序。在氮化工序中盐浴中的氰酸根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并渗入工件表面,同时不有CO及其他微量无素渗入工件表面。

盐浴氧化工序的作用是消除工件从氮化炉中带出来的少量氰根,达到工艺过程无公害, 时也可在工件表面形成致密的黑色Fe3O4的氧化膜。这层氧化膜有很高的耐蚀性能,它与化合物层一起构成了耐蚀性极高的综合耐蚀层。这就是QPQ处理件的耐蚀性远远高于镀铬防腐技术、甚至超过不锈钢的主要原因,同时这层氧化膜也促进耐磨性的提高。

工件最外层为氧化膜,氧化膜以下为氮化形成的化合物层,通常称为白亮层。这一层就为Fe2-3N相。这一化合物层耐磨性极高,耐用蚀性也极高,这是渗层中最重要的部分,通常渗层质量的好坏多以化合物层深度和致密度来衡量。

严格来说,在氮化时还有C渗入,形成的氮化物应是Fe2-3CN),但是试验证明,C对硬度和耐磨性的作用不大,所以仍然主为化合物以Fe2-3N表达更有实际意义。

在化合物层以下是被N元素渗入形成的扩散层,即Na-Fe中的固溶体。扩散层可以大大提高金属的疲劳强度,对小件、薄体的整体强度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。

这样QPQ处理的渗层由氧化膜、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组成,形成了具有良好耐磨性、极高耐蚀性和较好疲劳性能的复合渗层。

 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qpq.com/te_news_media/2009-04-08/90.chtml